跑腿和配送其实是非常类似的模式,一般都是以人的移动来带动物品的流动,因此人和物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;物品好说,容易标准化,快递这个成熟的行业就是用重量这个尺度将物品标准化的,至于人,那本是非标准化的,但快递业也把快递员做成了无差别的标准人了,唯有顺丰可能是个例外。这恰恰是快递的弱点,不能执行带有服务或非常规快递的任务,所以机会就在这里,餐饮外卖、火锅外卖以及社区配送对于时间、品质的要求都是高于普通快递的。
在O2O本地化的趋势,跑腿不再是让身边的人帮忙,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让附近有空闲的人代劳,当然前提是付费。笔者想探讨本地跑腿服务的市场、不同模式的可行性和众多切入点的优劣势等。
跑腿服务的需求、市场多大?
跑腿实际上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广泛,笔者理解的是:按需求层次来说,包括餐饮外卖这类固定刚需、某些日用品的临时需求、人手不够时的补充需求、紧急事件的即时需求等;按运输的物品来分,包括但不限于餐食、文件、下午茶、蛋糕、鲜花、水果甚至宠物;按交通工具来说,主要有步行、公共交通(地铁和公交)、自行车、汽车等;按服务的距离来说,短途是小于一公里半径的,中途是10公里以内的,而长途是超过10公里的,但一般不会让跑腿员跨越到另一个城市……
这篇文章发布很久了,已经被归档请点击阅读更多文章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相关推荐
评论 抢沙发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暂无评论内容